
3月7日,習總書記在參加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反貧困越關鍵,越要堅定地贏得信心,越要全力以赴抗擊困難。同時,為落實切實準確的措施,確保扶貧工作如期完成,記者采訪了兩會代表和委員,就旅游業,特別是鄉村旅游業如何更好地幫助扶貧工作進行了采訪。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青島市協商會議主席楊軍表示,旅游業是一些地區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大力推進全球旅游業,促進旅游業與其他產業融合是一種良好的思路和機制。工業,特別是農業、農村、農民和農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同時也要促進旅游等創業創新,為農村發展增添內生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副市長杜明巖表示,鄉村旅游正成為鄂溫克族人民脫貧的重要手段,長期從事獵養馴鹿活動的鄂溫克族人民放下獵槍,積極開展獵殺活動。發展鄉村旅游,重點發展馴鹿觀光和鹿產品開發。他們邀請游客作為鄂溫克族人民工作一天,通過旅游實現了扶貧,鄂溫克族自治旗和各族鄉的女童們制作了向日葵、柳條袋、五根動物繩、恩格爾奶酒、勒切等手工藝品和日用品,不僅繼承和發展了鄂溫克族人民的傳統文化,而且還繼承和發展了鄂溫克族人民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也促進了更多人致富。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吉平表示,農村旅游是激發農村發展新動力的綠色產業,是農村振興和扶貧的重要抓手,但對于廣大人口稀少的農村來說在偏遠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和文化影響的提升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應鼓勵有條件、有意愿的收藏家下鄉,開設各種展覽館,以填補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氛圍的不足。
重慶市右陽縣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委會副主任、全國人大代表冉輝表示,該村將立足地理優勢,抓好特色產業,擴大和加強鄉村旅游,繼續打造桃源人良好的民間品牌,進一步挖掘桃源人的潛力。將農業旅游、文化旅游、規范化管理和專業化管理相結合,讓普通百姓吃上旅游餐。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部副主任閔慶文表示,在生態保護或旅游過程中,不應忽視農牧民的需求。發展旅游業,鼓勵利用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農業遺產等生態文化資源,發展旅游業,保障旅游業的安全和生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此,首先要做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其次要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e.農民直接參與,增強旅游致富信心;最后,從旅游業的角度建設農業景觀、農業生產工藝和農產品,將農業文化轉化為旅游資源,促進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促進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幅員遼闊,梯田、香豬等農業資源與苗鄉、東寨等傳統村落以及鼓樓、大河等文化遺產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