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至2015年,廣東、江蘇和山東在GDP平均排名前三位,也有更多的虛假新聞曝光,而白酒、化肥和醫藥是曝光率最高的三大產品。
2017年5月,安徽省蚌埠市警方查獲假冒耐克運動鞋50萬雙,涉案金額超過6億元,每雙劣質材料僅需12元,價格不到100元,正品鞋則需300元或400元。
今年6月,浙江省東陽市警方破獲了一起涉及在一個很大的跨境地區生產和銷售假冒化妝品的案件。假冒化妝品1799萬元,超過1億元。這些化妝品的價格只有幾元甚至幾美分,但它們作為一線品牌銷售,如資生堂、歐萊雅、倩碧、NARS和ITI的房子,價格從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
事實上,假冒商品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飲用水、食品、護膚品等都有被假冒的危險。
《消費者報告》一直致力于向消費者推薦好的產品和警告劣質產品。我們怎么能容忍假冒產品
2017年6月,《消費者報告》以產品仿冒網站為中心,梳理了2001年以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質量新聞網曝光的1187條產品仿冒新聞,向大家展示了近年來全國各地仿冒產品的情況。
在過去的17年里,全國各省都出現了產品欺詐的新聞,數據顯示,大型生產和大型制造業也隱藏了產品欺詐的隱患,2001年至2015年,廣東、江蘇和山東在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排名前三位,也有更多的虛假新聞曝光。作為中國最大的制造業省份,廣東的虛假新聞曝光率最高,新疆、黑龍江、重慶、海南、云南、寧夏、西藏、青海等地的產品虛假新聞較少,不超過10條,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示了地方防偽工作的力度。(圖1)
2016年,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的數據還顯示,廣東、江蘇、浙江和福建省更有可能被懷疑是中國境內的線下造假團伙。(圖2)
具體來說,廣州在全國排名第一,有67條虛假新聞。在前20個虛假新聞中,山東占7,廣東占5。(圖3)
消費者報告整理了暴露10次以上的產品,發現白酒在167次假暴露中排名第一,化肥在77次假暴露中排名第二。(圖4)
將名牌酒與香料、酒精、低檔原酒等原料混合,利用回收的名牌酒瓶,灌入低檔酒,貼上假冒的標簽和標簽,生產出一瓶高價名牌酒,許多假冒食品來自黑車間,無生產許可證。